首页 / 时尚花艺 / 余蝴蝶

余蝴蝶

“余蝴蝶”叶长25–35cm,边叶宽1cm,中心叶细0.6cm,叶姿斜垂,半成苗直立性较强,且叶梢承内扣状,老叶端幅弯垂,叶脉较平,叶沟较浅,新叶叶缘内卷,老叶叶缘呈背卷状。叶色黄绿,叶缘锯齿细密,偶有叶中脉偏离叶中,叶质软,糯润。叶背中脉两侧有多条细脉达梢。新叶有亮光,叶梢尖如针。叶脚紧收,假球茎圆大,叶片可达七八片以上。新芽刚出土为白绿色,逐渐成淡绿色,有浅紫纹,芽壳尖有细小白米粒,新叶也具有细小白米粒,直到五分木时,叶尖仍然具有细小白米粒。叶甲细长,甲尖较软。

花苞刚出土时,从底往上由白转浅绿色,见阳后转为绿色带紫晕,筋麻紫红色,苞尖也有细小白米粒,花苞下部逐渐圆鼓。放花前花苞臌大,贴肉苞衣淡绿色,紫筋到梢。花葶绿色粗矮,10–15cm左右。外轮花瓣增多,呈宽竹叶瓣向四周放射,内轮花瓣层层迭迭,无明显捧瓣与蕊柱,花的内轮着生数不清的碎小花瓣,瓣端雄性化呈淡黄色,花瓣偶有舌化,有时见红斑,有时可见残缺的舌瓣。花形极大,可达8cm左右,一葶双花,偶有三花,花色翠绿中见星点红斑和淡黄色兜状小瓣,难得数得清楚。可称为蝶化的菊瓣花,有时也可开出“玉树状”形态。《中国兰艺三百问》称其为“无蕊柱多变多瓣奇种”,每朵花均不相同。“余蝴蝶”幽香袭人,其香气是春兰中最浓烈醇正的一种,花期较长,可达20余天。此种抗逆性强,易栽培,发芽率强盛,常见一苗双芽。极易起花,放花时避免太阳直射光,空气湿度和盆内湿度稍大一些,注意昼夜温差,使花瓣尽量全部打开,达到最佳开品。

“余蝴蝶”是培养春兰的兰人们最为喜爱的品种之一。现在的苗价大致在400元左右,八十年代此种在国内苗价千元左右;九十年代,由于返销的量大,苗价仅为百元略高一点;九十年代末此种也随传统春兰苗价上扬。我们现在所说的苗价400元,实际上根据草的大小、壮弱、返销的时间、新老草的不同,其价位可在350–500元之间。“余蝴蝶”确实是没有国内留存的老种,但由于返销的时间和国内种养的时间不同,价格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

“余蝴蝶”没有国内留存的老种,但它确实是江浙草。前几年听过种种传闻,产于某某非江浙之地。其实我们通过此种的一些种质特性,可以看出应属很正统的江浙之草,它的叶质、叶的形态、苞壳的变化、花色、香气等都能说明这一点。那么“余蝴蝶”到底产自哪里呢?

《中国兰艺三百问》中说:“此种由日本兰友在引进我国普通春兰中选出,选出时间不详。”《中国兰与洋兰》、《中国兰花》(品种欣赏栽培)也没有选出的详细记载。《江浙兰蕙》中说:“此种原产浙江兰溪,一经采掘,便流入日本。日本兰界见开出多瓣、多舌、多蕊柱的蝶瓣奇花,命名为余蝴蝶。”《中国兰花名品档案春兰》中说:“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后从中国输往日本的山采春兰中被发现的奇花。”《中国兰花之乡–浙江兰溪》一书中有“余蝴蝶”彩照一帧,说明文字为:“兰溪传统名种。”可惜书中没有象“元吉梅”那样介绍,其产地考证是“下陈乡肇峰山”,虽说“元吉梅”的产地有点争议,但不象“余蝴蝶”这样,连介绍都没有。而且上述这些介绍均来自1994年以后出版的国内兰著。“余蝴蝶”是否出自兰溪?《江浙兰蕙》中所记的根据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但决非望风扑影。九十年以前国内兰家所留下的兰谱中均没提到此种。1973年台湾董新堂先生在《蕙兰专集》中介绍了此种:“本种为奇花之首,发现年代及产地均不详,民国四十年左右苏州余氏秘藏种,嗣输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兰界的宠儿。”此种应在1951年左右输入日本的,此花来源于苏州余氏。那么苏州余氏又是得于哪里呢?虽然不排除产自兰溪,但书中没有交待,也就不排除产自他处或就是苏州附近。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以余氏命名的。

很多传统春兰蕙花的命名常常使用姓氏加瓣型的方法。“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代表了姓氏,那么“蝴蝶”代表了“余蝴蝶”的瓣型吗?“余蝴蝶”的瓣型是菊瓣才对呀,为什么用了“蝴蝶”两字呢?这还得从菊瓣这个瓣型产生说起。据《中国兰艺三百问》载:“最早提出‘菊瓣’这一瓣型的是80年代初浙江嵊州兰艺名家周焕根先生。早年,日本在引种中国兰花山采统货中选育出一种多瓣奇花,日本兰界将它命名为‘余蝴蝶’。这一品种到80年代初由日本兰友赠予上海的沈雪宝先生,沈先生又分赠给好友周焕根。经周先生爱养孕蕾放花,花开多瓣内外轮无法分清,外轮花瓣呈柳叶形,多达数十片,内轮聚生许多小花瓣,整体花形酷似菊花。而且会开台花,多者1葶3朵。周先生命其名为“菊瓣蝴蝶”。此后,人们又在山采兰中选育出一些类似的新种,逐渐形成了菊瓣类型的种群系列。从此,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而被兰界公认。”如此可以看出,“余蝴蝶”的命名是在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产生之前。

前几年“菊瓣蝴蝶”是否就是“余蝴蝶”这个问题,兰界里有些争议,1993年出版的《绍兴兰文化》中将两种单例了出来:“余蝴蝶,多瓣,花瓣呈阶梯形逐渐展开,偶有唇化,花瓣多达二三十片。”“菊瓣蝴蝶,多瓣,花瓣呈菊形,多达二十余片,有唇化。”并留有“余蝴蝶”、“菊瓣蝴蝶”彩照各一帧;《越兰新谱》上的彩照也称为“菊瓣蝴蝶”。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大多兰人将“余蝴蝶”称其为“菊瓣蝴蝶”,例如1988年广州首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吴树福送展的“菊瓣蝴蝶”获金奖;1989年无锡中国春季兰花展览会上,李志亭送展的“菊瓣蝴蝶”获优秀品种奖;绍兴1991年中国春季兰花展览会,绍兴市兰协送展的“菊瓣蝴蝶”获铜奖。现在称“菊瓣蝴蝶”的兰人少了起来,大都称其“余蝴蝶”。有人说“菊瓣蝴蝶”是国内兰人选出类似于“余蝴蝶”的品种,花色能偏绿一些,外轮花瓣更圆整,花上红彩多一些。其实都是同种。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返销草大量涌进,人们大都称其“余蝴蝶”了。现在兰界也大致趋于统一了。1996年华东六省一市兰展暨兰文化研讨会上,王天佑送展的“余蝴蝶”获金奖。日本涌入国内的“余蝴蝶”有些叶片显得更高大,花也大,只是叶色与花色显得更黄淡一些。栽培中服盆的难度能大一些。也有的返销草看似草大,球茎很小,基本需二年复壮。所以引种时应考虑引进国内己栽培多年的壮苗为好。

2002年彭州十二届兰博会上获“金茂特别奖”的一盆“余蝴蝶”,据是由台湾省苗栗市的陈贵源先生栽培送展的,共六苗草,上两剑,每剑花开三层,花大而幽香。关于这盆“余蝴蝶”也出现过争论。我们先看看当时某网站四川频道2月28日的报导:

“据称,台湾地区获奖的这株稀有兰花取名‘余蝴蝶’,它是从来自全世界及中国大陆送往展会的6000余盆精品兰花中脱颖而出的。台湾代表团负责人陈贵源介绍,这株通过科技培植变异后的‘余蝴蝶’,目前在中国数量极少,它以其特有的香、色、形在中国兰花新品开发中独树一帜,它从传统品种的1茎1花变成了1茎3花,据说,最多的一朵花可长出超过100余片的花瓣,这在兰花史上堪称奇观。

而谁也不会想到,这盆‘余蝴蝶’是台湾人早年从日本人手中买回来的兰花。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日本初次恢复中日友好邦交,为纪念这一时刻,中国政府便把这盆‘余蝴蝶’赠送给了日本政府。

陈贵源说:‘我家三代都是养兰人,这盆「余蝴蝶」从日本买回后,在几代台湾人的科学培育下变得越发水灵’。”

台湾兰家们的栽培技术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但报导中说“这株通过科技培植变异后的‘余蝴蝶’,目前在中国数量极少,它以其特有的香、色、形在中国兰花新品开发中独树一帜,它从传统品种的1茎1花变成了1茎3花,据说,最多的一朵花可长出超过100余片的花瓣,这在兰花史上堪称奇观。”这些说法是言过其辞的,一方面谈不上什么“科技培植变异”;另一方面“余蝴蝶”1茎双花实为正常,1茎3花也不算什么特别新鲜事。至于后面的“赠送给了日本政府”的话,更不知道根据来源于哪里。

关于这盆“余蝴蝶”后来还有些传言,说此种产于福建,转展被台商购去后送展。这当然是传闻,现在也没有什么根据。据说福建选出过一品类似“余蝴蝶”的菊瓣春兰来,现在福建和江浙极少的兰友手中有栽培,有人称其为“绿绣球”。此种我手中也曾有过几苗,一场软腐病,荡然无存,甚是惋惜。有些兰人认为“绿绣球”就是“余蝴蝶”,据我个人观察,两种叶形是有点差异的。“绿绣球”叶幅显得更细一些,叶质硬,很富弹性,新苗有明显的蛇斑艺,叶端部更强烈,成材后留下蛇斑艺痕迹。我没有见过实花,从彩照上看,一葶双花,很象是“余蝴蝶”。近些年春兰中选出类似“余蝴蝶”的菊瓣花也确实不少,2000年出版的姚毓平、徐碧玉《兰花》一书中便有一品“新菊瓣蝶”等,都属于这类花形。

提到蛇斑艺,“余蝴蝶”这些年确实出现叶艺品种,例如刘清涌先生在《兰花花叶多艺品鉴赏》一书中介绍了叶出覆轮艺的“余蝴蝶”;《千禧兰香》中的爪艺的“余蝴蝶”等。

融融女士曾有《余蝴蝶》诗一首:“莫问零丁风雨情,故园遥望怅潮声。兰馨点翠开云雾,碧蕊还乡蝶梦成。”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2/07/23/223463.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