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花艺 / 名人与植树

名人与植树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种树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遗惠后人,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我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名人植树的故事,传为美谈。

山东曲阜孔庙大院门内,有一石栏围护的古桧,挺拔繁茂,旁边立一石碑,上刻“先师手植桧”。可惜原树已没,此株为雍正年间萌出的新枝长成。

西晋文学家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县令时,发动百姓在黄河岸土地贫瘠处种植桃李,连绵成片,锁住风沙,既改善自然环境,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春天,繁花似锦;秋天,果实累累。人们赞美河阳县为“花县”。

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称得上古代文人中的植树模范,他被贬为柳州刺史后,曾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他在柳江沿岸栽种了不少柳树,并曾写过一首自嘲诗,诗人中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至今传为美谈。柳宗元对种树技术亦颇为研究,他在散文中,把植树要领概括为“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可谓行家之言。

宋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就喜种松树,在《戏作种松》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杨柳满长堤,花吹路不迷”。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

孙中山先生一生跟植树造林有不解之缘。他六岁时就参加了农业劳动,所以对“树艺牧畜”耳濡目染,十分熟悉。青年时,他坚决反对“只有斩伐而不知种树”的做法,在其游学之余,还兼涉树艺,利用假期,在家乡进行种植桑树的试验。并从檀香山携回酸豆树种籽,种于家乡故居。时人都说他“留心西学,有志农桑”。直到他创立兴中会时,还提出过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

冯玉祥将军驻军北京时,曾在南苑大量植树。当年驻军徐州,除抓练兵,还抓种树,并题诗曰:“老冯驻徐州,山上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后人对他遂有“植树将军”的美称。

中华巾帼第一人

中国第一位共和国名誉女主席是宋庆龄,第一位政协女主席是邓颖超,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第一位女状元是傅善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是李贞,第一位女司法部长是史良,第一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女主任是何香凝,第一位女省长、女化工部长是顾秀莲,第一位女卫生部长是李德全;第一任驻外女大使是丁雪松,第一位女留学生是金雅妹,第一个女大学校长是吴贻芳,第一位女学部委员是林巧稚,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是向警予;中国第一个女试飞员是张玉梅,第一个女工学博士是上佩以信,第一个电影最佳女演员是祝希娟,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记录的女运动员是郑凤荣,第一个少数民族国际女裁判是古拉热木,第一个女天文学家是班昭,第一个女火车司机是田桂英。

清明时节话扫墓

墓前祭祀祖先,谓之祭墓,或称扫墓。清明扫墓,是我国古已有之的风俗。秦以前已经有祭墓之俗,但祭墓不一定在寒食日之后。寒食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代才开始盛行。

吴自牧《梦梁录》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可见,清明出郊上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思时之敬”。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鸟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里抒写的正是清明扫墓时那种凄凉的情景。

扫墓的习俗有对死者寄托哀思、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等淳朴美好的含义,不仅不该摒弃,还应发扬光大。直至今天,每逢清明,人们祭扫烈士墓,追念革命先烈,就是美好民俗的继承和弘扬。(王艳华摘编)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2/08/05/227652.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