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播后旱情严重,土壤失墒,低温烂籽,病虫危害等原因,春播药材易造成药田缺苗断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现介绍几种补救方法。
1.药材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可为药种消毒并防治苗期病、虫、鸟、鼠害,抵御恶劣天气危害,提高出苗率,促进苗全苗壮,能较好预防药田缺苗断垄现象发生,且省种省药省劳力,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播后保苗如药种播后遇雨,易使垄面板结,降低地温,造成缺苗。所以雨后及时中耕,破除表土板结,松土提温,可帮助幼苗顺利出土。如墒情不足有落干危险时,可反复顺垄镇压接墒,垄旁开沟添水加墒或浇灌蒙头水。
3.营养钵备苗在药种大田直播的同时,另外用10%~20%的药材种子进行塑料营养钵(6厘米×6厘来、8厘米×8厘米)育苗,以备缺株补苗,但播种后需用细土覆盖,以免影响药种发芽率,降低出苗率。出苗后加强管理,达到规格后脱袋移栽。营养钵育苗有不损伤根系,根多苗壮,移栽后无缓苗期,可与大田药苗同期生长等诸多优点。
4.催芽补种因落干、烂籽、烂芽造成出苗不足六成时,应在出苗10天以内,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坐水补种,以免天旱芽干。如黄芪补种,先将种子用50℃热水浸烫一下,边烫边搅,待凉后,加足冷水泡6~8小时,捞出装入布袋中,每天用温水淘两遍,第三天,黄芪种子冒出白尖,即可补播。
5.育苗移栽在靠近水源处,可以育苗移栽,将处理好、已催芽的药种均匀撒播于育苗床,覆土,稍加镇压,浇透水,盖上稻草保温保湿,一般药种10天可出苗。出苗后揭去稻草,加强苗床管理,苗高8~15厘米时带土移栽,若遇连阴雨天,即可成活。若有条件可适当浇水保苗活棵。
6.间苗移栽如药苗刚出真叶,田间缺苗三成左右时,可就地取苗补栽。移栽时要尽量少伤苗根,浇足水,覆严土。如苗龄已达2片真叶,田间缺苗不到二成时,可在缺苗处挖深宽各15~20厘米的移苗坑,浇满水,然后选挖壮苗带土坨移栽。移栽时只要土坨不散,埋严实,可保移栽成活。
无论是育苗移栽还是间苗移栽,都要注意不要伤及药苗根系及生长点,以免降低成活率和出现劣质药材。
7.借苗定株若在定苗时发现少量缺苗,补种、移栽又已偏晚时,可采取留匀苗,选壮苗,缺1埯留双株,缺2棵留1窝(3苗),或相邻的两埯各留两株的办法,维持合理株数。
8.追肥保苗药材幼苗虽需肥不多,但对肥很敏感。对晚播苗、弱苗、缓发苗提早追施苗肥,能加速其起身搭架,使药苗生长均衡,壮而不衰。一般每亩施尿素5~7.5公斤(或稀薄粪尿水)。追肥时要做到大苗少施,小苗多施,弱苗两侧施,株数多的窝苗转圈施。天旱时追水肥效果更好。但一般高产田,底肥足或施过种肥的,可不施提苗肥。
9.消灭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药用植物幼苗危害严重。据观察,1条4龄以上的幼虫,1个晚上平均可咬断幼苗3~5株,最多时达10株以上,常常造成药田大量缺苗、断垄,使药材幼苗生长不良。实践证明,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结合使用药剂拌种、根部灌药、撒施毒土、人工捕捉、诱杀成虫、地面施药、植株施药等措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0.扶理前茬和“四早”“五抢”间作套种于前茬农作物的药材,保苗技术主要是为药材幼苗争光、争温、争时间。对前茬麦类、油菜等适时扎把扶理,既防止油、麦作物倒伏,又可增加药材行间光照,防止烂苗。“四早”即药苗出土后在油、麦田中,要早松土除草,早间苗,早追苗肥,早防治病虫害。“五抢”即在油、麦收获前后要抢定苗移苗,抢中耕灭茬,抢施“伤风肥”,抢防治病虫害,抢清理畦沟、防渍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