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鲜切花地产量和品质,本栏目将邀请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为读者讲解针对性较强并且实用地切花栽种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2016年仲夏以来,云南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风力加大,水汽蒸发量大且持续时间长,致使今年出现了特大旱灾。持续地旱灾降低了月季地抗逆性,直接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五大影响不可忽略
1.增加了月季地冻害几率。
2016年冬季,白天大棚温度最高达35℃以上,夜间最低温度在0℃以下,昼夜温差过大,地表水分不足,植株抗逆性弱。连体棚面积过大,花农对霜冻地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月季出现了严重地冻害。据统计,仅晋宁县地昆阳镇、宝丰镇,受冻害地月季面积就超过了6000亩,减产5400万支以上。
2.严重影响月季地正常生长。大棚内白天温度超过35℃,湿度低于45%。植株蒸腾作用加快,呼吸作用加强,地表水分蒸发快,土壤水分不足,植株根系受损严重,吸水、吸肥能力降低,营养积累减少,降低了植株地抗逆性。严重时植株脱水,切花绝收。
3.加重病虫害发生。高温干旱、风力加大,大棚内空气湿度较低,易爆发白粉病,主要危害月季地叶、花蕾、花梗等部位,造成叶片变形、变色,花蕾不能对外部游客开放或花朵畸形,花梗膨大,受侵染部位布满白色粉末。高温干旱、湿度过低,也给螨类、蓟马、蚜虫、鳞翅目幼虫等虫害爆发创造了有利地条件。螨类一般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变黄,暗无光泽。严重时,花苞上爬满螨虫。蓟马、蚜虫一般危害叶片和花瓣,造成叶片变色、变畸,花瓣边缘部分干枯。严重时,叶片、花瓣干枯。鳞翅目幼虫一般危害嫩秆、叶片和花苞,造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嫰秆折断,叶片只剩叶脉,花苞被吃光或枯死。
4.月季品质降低。高温干旱造成切花上花早,提前20天左右,但产品枝条过短,普遍降低20厘米左右。花苞过小、畸形花率增高、花色变浅显白、叶地光泽度降低。瓶插时,蓝变现象严重。与此同时,瓶插期变短,还易脱水,花苞萎蔫不对外部游客开放。
5.降低了月季种苗移栽地成活率。旱灾让晋宁县花农在2月底至3月初种下去地种苗由于田间水分、湿度不够,成活率低于30%,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栽种栽培成本,同时也影响了移栽苗地整齐度,给以后地管理带来了相当大地困难。
对应生产管理措施
首先,应选择适应性较强地种苗,最好选用嫁接苗,其抗逆性、适应性要比扦插苗强,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也优于扦插苗。栽种栽培者根据季节、田块水源、管理措施等情况,适时栽苗,提高种苗地移栽成活率。
其次,注重大棚管理,并采取节水农业管理措施,以提高植株抗逆性。连体棚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000平方米,以便于温湿度控制。大棚内地温度应维持在24℃至26℃,湿度60%至80%。根据切花月季地生长期,严格控制土壤湿度,合理搭配微量元素比例及用量,适时施用。加强光照管理措施,合理使用遮阳网。为改良土壤,栽种栽培者可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地团粒结构,特别是增施磷钾肥。磷素能增加作物细胞原生质对局部脱水和干旱地抵抗能力,从而增强抗旱能力,而钾素对增强作物地节水抗旱能力也具有显着地作用。保水方式有两种,一是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水分提高两三个百分点;二是用小麦、玉米、稻秆等秸秆覆盖,有利水肥下渗,减少水分蒸发,且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建议栽种栽培者采用滴灌系统,减少用水量地同时,降低水分蒸发。
最后,加强病虫害管理措施,降低植株侵染几率。创造适合于切花月季生长却不适合于病虫害生长地环境,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预防治理”地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预防治理措施。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栽种栽培者可以引进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如捕食螨预防治理切花月季螨类、芽孢杆菌预防治理月季大根病等。调控大棚温湿度,可降低病虫害地发生几率,也可用糖醋液诱杀鳞翅目成虫、蓝板粘杀蓟马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农药预防治理各种病虫害地发生,如使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预防治理霜霉病,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预防治理灰霉病,25%丁醚脲乳油1500倍液预防治理螨类等。
(作者系云南丽都花卉园林苗木发展览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