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苏茶茶树栽培(一)

苏茶茶树栽培(一)

江苏茶树种植技术,史无稽考。相传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温州人杨虎,率领一批温州人来到宜兴南部山区开山种茶。其方法是挖穴点种茶籽。廿世纪50年代初尚留存的茶园多为当时种植的,这些老茶园都是丛栽,每丛间距2~2.7米,甚至3米有余,行距大,空地多。每亩预计240丛,少则100多丛。行间多间种山芋、麦子、豆类等作物。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树高有的超过人高,采摘十分不;有的因采摘过度,树冠矮小,产量低,亩产粗茶25-30公斤;有的茶树栽在树木行间,缺株多,产量更低。

1928年前后,纪政纲由浙江引进茶籽,招聘浙江(余杭)、湖南(湘江)、安徽(广德)等地茶叶生产能人在“茅麓公司”所在地金坛县茅麓选择土质较好的丘陵岗地发展茶叶生产,面积800亩。茶园布局为株行距1.7米×1.7米,呈棋盘式丛植,每亩种茶树240丛左右。这是本省最早的茶园设计,抗战爆发以后茶园荒芜。

建国之初,政府发动茶农进行老茶园改造,主要内容是移拼补密,台刈更新,退出茶园间作,深翻施肥。但由于习惯势力很重,收效甚微。因此,从1952年起,政府采用以新促旧的方法,以新茶园的建设带动老茶园的改造,由省农林厅负责规划和技术指导,在丘陵山区新建茶场,试验推广了科学规划、条播密植、扦插育苗、修剪施肥、合理采摘等技术,使江苏茶树栽培科学水平提高,在全国以“精细栽培”著称。

一、茶园规划设计

1952年,华东农林水利部拨款3万元(折新人民币),支持江苏省在宜兴筹建茶叶实验场。是年以川埠乡石龙山南麓、原芙蓉寺劳改农场使用的土地为场址,建设新茶园,面积150亩。1953年3月下旬,省农林厅组织建场工作人员抵达现场,边建房、边开荒、边播种育苗。当年拓植茶园42亩,育苗36亩。其种植规格:直播茶园行距1.5米,丛距0.3米;移植茶园行距1.5米,穴距0.6米~0.7米,穴0.33米见方,4只角各栽茶苗1株。同时对房屋、道路、排水沟、行道树等也进行了规划设计,是本省第一个整体的茶园规划设计。

1953年秋,省农林厅与省公安厅达成协议,在其所属芙蓉寺农场,在原种植山芋、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土地上改种茶树,办成茶场,作为茶叶生产的示范推广基地。当时规划在芙蓉寺农场屏风山南麓地势平坦处,设置纵横区道和步道,把土地划分成20多区块,每块面积50亩左右。区道宽6米,步道宽5米,便于通行马车和拖拉机,道路延伸到自然沟漕,整块土地区划成棋盘状,边缘区块20~30亩不等。路边栽植杉木、苦楝等行道树。茶行除小块土地随地势作等高栽植外,都规划成南北向,行宽1.5米,双行单株条播,每隔10行茶树,在茶行上种梨树1行,每亩茶园种梨树8株,作为遮荫树。按这样的规划设计,当年11月下旬即直播茶园720亩,品种为祁门槠叶种。1954年秋冬继续播种祁门槠叶种茶园560亩,该场屏风山南麓1400余亩土地基本上按规划设计建成了新型茶园。这是当时本省新建的规模最大的茶园。

1958年,新设立的省山区经济作物局首先主持筹建宜兴阳羡茶场,由山区经济作物局的技术人员指导,借鉴芙蓉寺茶场的经验,南京林学院师生负责场地测绘设计。根据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宜粮则粮、宜茶则茶、宜林则林”的原则,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壤酸性的地块开拓茶园。茶园划分区、片、块,合理布置道路和排灌系统,种植行道树和防护林。此后新建的宜兴红岭茶场、宜兴新街茶场在此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茶园路边、沟边种上行道树,选用生长快、病虫害少,材质好的杉木、檫木、苦楝等。每亩茶园一般种行道树20~30棵,冬季挡冷风寒潮,霜冻明显减少。夏季抗干热风,降低温度,增加茶园湿度。同时又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有效地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1971年开始,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林茶间作茶园的规范设计与试验研究。先后在本校下蜀实习林场、苏州市太平果园、无锡县塘岗山茶场、常熟县虞山林场建立了林茶间作茶园,间作树种有湿地松、柑桔、银杏、水杉等。间作树种配置方式有:(1)等距配置。在常规茶园中,隔5行茶树栽1行树木,每亩栽树12~15棵;(2)小网格配置。每个网格3~5亩,株距3米~5米;(3)梯田茶园配置。一般根据间作树种的树高和坡面宽度决定配置方法,树高10米以上,可隔1~2梯栽1行;树高10米以下,每梯或隔梯栽1行,株距3米~5米。林茶间作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条件,茶树生长在树木的蔽荫下,芽叶持嫩性强,茶叶品质好。

1988年,常熟市虞山林场在维摩山区的低产马尾松、杉木林分内对林木进行带状间伐,一般平均树高5~6米的林分,间伐带宽4米,保留林带宽5~6米。4米宽的间伐带内,种茶2~3垅,每垅采用双行或三行种植,茶带占林分总面积的40%~50%。这种配置的复合茶园,遮荫度适中,茶苗栽植成活率高,茶树生长旺盛,茶叶产量高、品质好。

由于林茶间作、果茶间作对间作树种的选择要求较高,因此,到1997年全省茶园大部分还是以沟渠、道路分隔田块,部分种植行道树和防护林的规划模式为主。

二、种苗繁殖

(一)采叶留种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本省新茶园的大发展时期,茶树种子奇缺,许多地方一方面继续向省外引种,一方面采取采叶留种方法自留茶籽,并取得了茶叶茶籽双丰收。1957年秋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选择了一块28年生的采叶茶园,面积5亩,秋茶停采,并深翻重施基肥,每亩施人粪5吨,过磷酸钙25公斤,翌年每亩收干茶52公斤,茶籽250公斤。1959年全省共计采收茶籽250吨,较1958年增长25%。这项以采叶为主,兼收茶籽的措施,一直沿用到至今。

(二)种子育苗

种子育苗在建国前没有先例。1953年,江苏省宜兴茶叶实验场在省农林厅建场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茶籽播种育苗。当年播种36亩,苗圃畦宽1.2米,行距0.2米,开沟播种,每亩播茶籽50公斤,覆土约2厘米,覆土后盖草,播后40~50天开始出苗,55~60天全部出齐,成苗率达90%以上。1954年春季移植38.6亩。茶籽育苗费工多,成本高,移植成活率又低,没有推广应用。

(三)扦插育苗

1955年,芙蓉茶场在省农林厅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进行茶树长枝扦插和根插试验,一般插穗长15~20厘米,在精心管理下,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插穗难取,繁殖系数低,大量繁育苗木有困难。1958年,江苏省派人到福建学习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经验。1958~1959年,全省全面推广短穗扦插育苗,面积达12000亩,其中宜兴县就扦插茶苗7702亩,产茶苗4亿多株。在短穗扦插育苗中,宜兴县铜峰公社梅园大队成绩显著,1959年受到国务院嘉奖。短穗扦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新茶园的种苗,但由于大面积扦插所需插穗取自刚投产的生产茶园,大大影响了茶叶产量,所以1960年以后这种以生产茶园为采穗园的大规模种苗繁育方式就不再采用了。

60年代后期,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引进,短穗扦插又成为重要的育苗手段。为了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苗圃利用率,1977年宜兴县红岭茶场开始试用深秋塑料薄膜覆盖苗床的扦插方法。在生长旺盛的母本园采摘春茶后,夏梢留插穗,9月底、10月初剪穗扦插,用竹弓架塑料薄膜覆盖。早期光照强烈气温高时,用透光率30%左右的芦帘覆盖遮阴,并揭开畦两端薄膜通风降温,冬季气温下降后揭帘封膜保温,至第二年四月揭膜,一般12—15个月茶苗即可出圃,比春、夏插缩短了3—6个月。深秋薄膜覆盖扦插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1981年,无锡茶叶研究所(现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采用双层黄色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此法更好地满足了茶苗对温光和湿度的要求,减少管理人工,降低成本,避免了夏季茶苗日灼和冬季冻害死亡,使茶苗的成活率提高到92%,出圃率达72%以上。

80年代末,锡山市刘塘茶林场采用遮阳网取代芦帘遮荫,解决了芦帘来源日益紧张的困难,同时因遮阳网可反复利用,又降低了育苗总成本,很快在全省普遍应用。

到1997年,全省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都采用了秋季短穗扦插,遮阳网覆盖遮荫,冬季薄膜覆盖保温方式。

(四)营养钵育苗

80年代初,针对茶籽直播出苗期常遇烈日干旱,茶苗大量死亡或因杂草丛生造成缺株断垅,给茶树早成园、早投产带来困难,常熟县绿山茶场等单位,借鉴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进行茶籽营养钵育苗。方法是:营养土配置后,装入两头开口的圆柱形尼龙袋中,营养土取自苗圃地中的表土,加入适量磷钾肥和水分拌和均匀使之成松软状态,中心留有播种穴,供茶籽播种,每袋播精选的茶籽1~2粒,一边播种一边将营养钵排列在苗床上,上面搭架盖上薄膜,并注意通风降温与浇水。整个苗期约3个月,一般于冬春浸种催芽的营养钵苗,到5月下旬就可移栽定植,比常规种籽育苗少一半时间,移栽不伤根,成活率在90%以上;营养钵茶苗根系发达,在夏季能抵抗高温干旱,当年就能分枝,第二年就可定型修剪。并且成园快、投产早。常熟县绿山茶场11亩三条植试验田,每亩栽1万苗左右,第三年每亩产干茶117公斤第四年达192.5公斤。

1988年金坛县国营茅麓茶场采用早秋营养钵扦插,黑色遮阳网遮荫,黄色薄膜适时封闭增温增湿,次年晚春小苗带钵移栽。该技术与同期常规短穗扦插相比,繁殖速度快1倍,成苗率达到78%左右,比常规育苗提高15%~20%,移栽成活率达85%~90%,当年平均苗高32厘米以上,经9个月的精心管理,到4月下旬茶苗高度达15厘米左右,就可带钵移栽,移栽时将塑料钵脱掉,以利茶苗根系向四周伸展。由于营养钵播种和扦插育苗费工、技术要求高,没有全面推广。

(记者据)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3/02/02/312275.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