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栽培 / 绿叶类稀特蔬菜荠菜

绿叶类稀特蔬菜荠菜

荠菜又名护生菜、菱角菜。

(一)起源与分布荠菜原产中国,目前遍布世界温带地区。中国自古以来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即有关于食用荠菜的记载。据推算,中国人民以荠为菜近3000年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栽培荠菜,使荠菜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至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近年来,上海的科研单位在荠菜的农家品种中进行了提纯复壮,育出了一些优良种子,向全国各地发售。因此,国内各大城市开始引种栽培,成为北方地区的稀特蔬菜。山东地区不仅进行露地栽培,还进行保护地栽培,使荠菜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要求。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千克荠菜中含蛋白质52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60克、钙4.2克、磷730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1.9毫克、维生素C550毫克、尼克酸7毫克。荠菜含蛋白质、钙、铁、磷、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均高于番茄、胡萝卜、菜豆;抗坏血酸仅次于辣椒、菜花;蛋白质仅次于毛豆、豌豆、枸杞;含胡萝卜素略低于黄胡萝卜、乌塌菜;含钙量略低于金针菜,由于其丰富的营养含量,素享蔬菜中的”甘草”之美誉。

荠菜是美味蔬菜,氨基酸含量丰富,烹制后清香扑鼻,味美而鲜,既可作菜饭、菜粥,也可炒、煮、拌、羹、作馅或咸菜,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用荠菜做羹,味道甚好,可增加食欲,又能开胃而增寿,故又称”百岁羹”。荠菜种子可做烧饼、煮粥,黏滑可口。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可入药。荠菜是治干眼病、夜盲症的要药,且有防高血压、中风、延年益寿的功效。荠菜含有荠菜酸,具有止血的作用,可治疗内伤出血、咯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尿血、消化道溃疡出血等。

荠菜种子含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

芥菜很耐寒,冬季进行保护栽培较易,对于解决冬季缺乏绿色蔬菜有一定作用。

(三)特征特性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荠菜根系较浅,主根入土较深,白色,较粗,须根不发达,不适于移栽。

根出叶塌地丛生,浅绿色或绿色。叶面较平滑,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狭长。叶片有毛,叶柄有翼。茎短缩,抽生花茎后长20~50厘米。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花,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状,倒三角形,内含多粒种子。种子细小,卵圆形,金黄色,千粒重0.09克,发芽年限2~3年。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气温低于10℃,高于22℃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荠菜的耐寒性很强,-5℃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短期-7.5℃的低温。在2℃~5℃的低温条件下,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萌动的种子或幼苗均可通过春化阶段。

荠菜生长迅速,叶片柔嫩,密度大,需要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根系不耐涝,积水会使根系窒息致死。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野生性状明显,在多种土壤上可正常生长发育。但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黏质壤土最宜。土壤适宜的出为6~6.7。

(四)类型与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有下述2个品种:

1.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是上海市地方品种。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浅绿色,大而厚,叶长10厘米,宽2.5厘米,有18片叶左右,叶缘羽状浅裂,近于全缘,叶面平滑,稍具绒毛,遇低温后叶色转深。该品种抗寒和耐热力均较强,早熟,生长快,播后40天即可收获。产量较高,外观商品性好,风味鲜美。其缺点是香气不够浓郁,冬性弱,抽薹较早,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2.散叶荠菜又叫百脚荠菜、慢荠菜、花叶荠菜、小叶荠菜、碎叶荠菜等。植株塌地生长,开展度18厘米。叶片绿色,羽状全裂,叶缘缺刻深,长10厘米,叶窄较短小,有20片叶左右。叶面平滑绒毛多,遇低温后叶色转深,带紫色。该品种抗寒力中等,耐热力强,冬性强,比板叶荠菜抽薹迟10~15天。香气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

(五)栽培季节长江流域荠菜可行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

华北地区一般种植两茬。春季露地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露地栽培从7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目前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荠菜越冬栽培也开始发展起来。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栽培,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由此,荠菜在华北基本上实现了四季栽培、周年供应的目标。

(六)露地栽培技术

1.整地荠菜适应性很强,加上市场需要量不大,经济效益不十分高,故少用大面积连片地块种植。一般用田边、地头、大棚或温室的空间地栽培。荠菜地尽量选择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45000千克,浅翻、耙平,做成平畦。秋季栽培时,为防雨涝,可做成小高畦。

2.播种一般用干籽直播法。底墒不足时,应先浇水,水渗下后,撒种,覆细土1厘米。如果底墒充足,可不浇水,撒种后,浅耙,镇压,使土壤与种子密接,以保证出苗。

春播每公顷用种量11~15千克,夏播用种30~37.5千克,秋播用种15~22.5千克。

荠菜新种子有休眠期,当年采的种子不能立即应用。夏、秋栽培时,最好用隔年种子。如果没有陈种子,必须利用新种子进行夏、秋播种时,可用低温处理。即把新种子用湿润的细土拌匀,放在2~10℃处,经7~9天,即可取出播种。

3.田间管理在正常条件下,春播5~7天可齐苗;夏、秋播种3天可齐苗。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可小水勤浇,以利出苗。

出苗后,春季每5~7天一水,夏、秋季每3~5天一水,保持湿润为度,勿使土壤干旱。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涝,如大雨后有泥浆溅在叶片或菜心上时,要及时用清水冲掉,防止影响荠菜生长。

春夏季栽培时,生长期短,采收期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2片真叶时,第二次在第一次15~20天后。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液15000~225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秋播栽培采收期较长,每20~30天采收一次,可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约追4次,施肥量同春季栽培。

荠菜植株塌地生长,株体较小,易被杂草压盖。因此,应注意中耕除草,作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或拔大草伤苗。

4.采收春、夏栽培的荠菜生长速度快,从播种到采收约需30~50天,采收1~2次即结束。秋播栽培时,从播种至采收需30~35天,每20~30天采收一次,可陆续采收4~5次。温暖地区可一直采收到翌春。

采收时拔大留小,选13~16片真叶的大苗连根拔出,留下小苗继续生长。同时,注意先采密的植株,后采稀的植株,使田间植株分布均匀。采后立即浇水、追肥,填补收获后的空洞,促使剩余植株继续生长。每公顷产约30000~45000千克。

(七)保护地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是在冬季或早春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虽然需要一定的保护设施,成本稍高,但上市期在寒冬,经济效益显著。因而,近年来发展面积很大。

1.栽培时间及设施华北地区利用风障阳畦、保温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有草苫子覆盖的塑料中、小棚等,可进行荠菜越冬栽培。一般于10月中下旬至但月播种,于12月至翌年3月份陆续收获。利用塑料大棚,或无草苫子覆盖的塑料中、小棚,可进行荠菜春早熟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播种,4月上旬至5月收获。

2.整地、保护设施准备播种前15~20天,把保护设施的塑料薄膜扣好,夜间加盖草苫子,尽量提高保护设施内的地温,以利荠菜迅速生长发育。

播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45000千克,深翻,耙平,做成宽1.2~1.5米的平畦。

3.播种播前畦内先浇大水,水渗下后撒种,覆土。寒冷季节,荠菜出苗不整齐。因此,播种量应比露地栽培稍大一些。这样收获时通过拔大留小,可以延长收获时间。

播种方法参照露地栽培。播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提高设施内的温度。

4.田间管理出苗前,尽量提高保护设施内的温度,白天应保持15~25℃,夜间10~15℃。出苗后为防止幼苗徒长,适当降低温度,白天15~20℃,夜间10~12℃。寒冷季节一定防止长期的低温,以免通过春化阶段,抽薹开花。设施内温度高时,只要超过22℃,即应通风降温。越冬栽培中,适宜的温度是高产、优质的关键条件。

荠菜生长期正值寒冷的冬季,温度低,土壤蒸发量小,应适当少浇水。加上浇水有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诱发病害之嫌,所以在保持土壤湿润的前提下,尽量少浇水。但绝对不能使土壤干旱。一般11月份每10~15天一水,12月至1月浇1~2水即可。2月后外界气温渐高,可适当多浇水,一般5~7天一水。

幼苗5~7片叶时,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采收前10天追第二次肥,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以后每收获一次,追一次肥,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

5.收获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分批收获。以后每20~30天收一次,共可收3~4次,一直收到翌年4~5月。

采收方法同露地栽培。越冬栽培中,以元旦前和春节前上市经济效益最高。因而采收上市应注意集中在这两个时期。

(八)周年多茬栽培技术荠菜的适应性很强,耐寒,生长期又短,因而在栽培中多利用其它蔬菜倒茬的空间时间进行。春季,在保护设施中的越冬蔬菜如芹菜、茴香等收获后,可种一茬荠菜。在保护设施中秋延迟栽培的黄瓜、番茄收获后,在12月至翌年1月的空间时间也可种一茬荠菜。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中,栽培黄瓜、番茄时,在温度条件较差的南侧或大棚两侧,可种一畦荠菜。总之,荠菜栽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随时插空进行。由于荠菜栽培的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不能作主茬蔬菜。只能在不影响主茬蔬菜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栽培。

(九)病虫害防冶荠菜经常发生的病害是:霜霉病、白斑病、黑斑病等。经常发生的虫害是:蚜虫、菜粉蝶、菜蛾等。防治方法参照白菜类稀特蔬菜病虫害防治。

(十)发展前景预测荠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较普遍,是大路蔬菜。国内其他地方栽培较零星,为稀特蔬菜。在中国北方野生荠菜分布极广,北方人民多有食用习惯,故食用习惯很普遍。

目前国内南北人员交流频繁,南方的种植习惯和食用习惯逐渐传入北方。加上北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冬春季希望供应较多的绿叶蔬菜,因而,荠菜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

荠菜栽培容易,露地栽培上市快;保护地栽培管理方便,易成功,不似喜温蔬菜有风险;风味较好,营养价值较高。上述特点很符合人们的要求。因此,荠菜在北方已经慢慢地发展,逐步脱离稀特蔬菜行列,进入大路蔬菜行列。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1/10/27/105729.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