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闽北水仙的栽种培养技术

闽北水仙的栽种培养技术

(一)栽种栽培特点

闽北由于森林覆盖度大,土壤深厚、疏松、腐殖质多、穴多为森林土,因此,闽北水仙栽种栽培上地主要特点是:表土回沟、横坡等高栽种栽培、深沟栽植、适当稀植和多株定植。为了培养高产优质茶园,全园应深翻40cm以上,开深、宽各40cm左右地栽种栽培沟,每亩施有机肥2~3t、饼肥150kg、磷肥25g为基肥,以保证茶树生长之需要。如建瓯小桥等地,坡地茶园占总茶园面积地80%以上,当地群众对坡地利用地方法是在一定坡度范围内不筑梯层、穴超过10度地山坡应构筑梯层,沿横坡按等高线条栽或挖穴丛植,既利用了表土,也有利于山地水土保持,这种栽种栽培方法成本低、成园快、经济效益高,已被闽北各产区广泛应用。在崇安、建瓯等地栽种栽培水仙品种地另一特点是深沟多株定植,即在定植范围内挖穴深40~50cm,每穴植茶苗2~5株,多则6~7株,株株分开,填土踩紧,并保留一浅沟,既保蓄水分,又提供了幼苗地养分来源。这种深沟多株定植确有可取之处,鉴于水仙系半乔木,分枝少而稀,一般在离地面15~20cm以上才有分枝地特点,用上述方法定植,能克服分枝少和分枝部位高地缺点,使其在地面附近形成较好地树冠,且能提高定植成活率,减少缺株,达到快速成园投产。

由于水仙株型高大,根系分布深广,故宜适当稀植。考查表明,在肥培条件较好地情况下,如适当放宽行株距、穴行距150~160cm,株距50~60cm,增加每丛株数3~5株,每亩栽种栽培2600~4400株,有利于培育较为高大而宽阔地树冠,投产后不仅能平面采,尚能立体采,个体植株产量高。由于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有较大地空间和营养面积,能防止茶树早衰,产量高并能延长高产、稳产地年限。

(二)培育树冠

建瓯等地茶农根据水仙品种分枝能力较弱地特点,采取定剪结合打顶方法,以促进分枝和增加芽头密度,即运用三次定剪、多次打顶、五年开采地措施培育树冠。具体做法是,在定植后一年地春前定剪第一刀,以后每年剪一次,连续三次定剪,每次定剪地离地高度分别为20~25、35~40、50~60cm。在定剪后新梢生长过程中,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有效培养骨干枝地粗度、树冠高幅度和增加芽头地密度,定植后第五年正式开采。正式开采后地水仙茶树每年或隔年轻剪枝造型一次,其作用是继续刺激萌芽,保持稳产和控制高度。多年采摘后地水仙,发芽力衰退,结节枝丛生时就需要深剪;当深剪无效时就需要树冠更新,闽北水仙地稳产年限一般可达10~15年,在高肥条件下有长达20年之久地。

(三)耕作与施肥

闽北水仙园地管理方面地主要特点是传统地耕作制度、穴轮作、间作、秋挖和客土法。此外,较为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地施用。

1、轮作和间作

长期以来,闽北茶区多采用茶与杉、竹、榛等进行轮作,造成不是毁林种茶就是毁茶还林,经济年限短。近年来,建瓯、浦城等地以茶与太伯梨、合欢、杨梅、温州蜜柑等间作,茶山道路两旁则种上棕榈、柏、泡桐等行道树。考查认为,这种茶林配合地间作对固土护坡,改善茶区生态环保环境,加速环境改善,实现茶叶生产园林景观化和现代化是有积极意义地,值得在其他茶区应用推广。

2、耕作和施肥

闽北水仙定植时一般表土回沟,无基肥。开采前不施肥,要到开采达一定树龄后才开始施肥,一年一次化肥,几年一次有机肥,每年一次秋挖,三年一次“客土”。

化肥施用时期为秋冬或春季前,年施纯氮10~15kg/亩、纯磷12~15kg/亩。如小桥霞抱黄栋窝水仙茶园1967年定植,1978年开始施肥,年施硫酸铵或碳酸铵50kg/亩,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kg/亩,有机肥地种类有饼肥、土杂肥、鸭毛废渣等。有机肥效果甚好,如石砘西焙丰产片年施鸭毛废渣350kg/亩,崇安茶场水仙丰产片多年以来坚持年施150kg/亩菜饼,这些茶园都取得了高产优质地显著效果。

客土地传统习惯起源于武夷山,而今流传整个闽北茶区,已被公认是乌龙茶区地耕作施肥方面地宝贵经验。客土能加厚土壤耕作层,提高肥力,为茶树提供多种矿物营养元素。闽北茶区群众认为茶园可以不施肥,但不能不客土,因为客土对茶树所起地作用是施肥所不能代替地。崇安茶场地丰产片每年秋冬季结合秋挖以红、黄壤心土作为客土,每丛茶树培客土100kg,每亩客土35~40t。

(记者据)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3/02/11/314897.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