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栽培 / 温室瓜类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瓜类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温室瓜类菌核病除侵染西瓜、黄瓜等瓜类外,也可侵染非洲菊等菊科植物,造成附近或同一棚内交叉感染,严重时整株枯死。

一、症状

植株被侵染后,最初在靠近地面茎部产生褐色水渍状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迅

速扩展至叶柄、叶片、幼果等部位,在受害处产生大量白色菌丝,最后在密集菌丝体上长出黑色鼠粪状

菌核。

二、病原

此类病害病原为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可形成

菌核,菌核近球形,表面褐色,大小0.8~2.3mm,菌核萌发长出1~5个杯状子囊盘,柄长5~50mm,盘内着生许多棒状子囊,大小为125~129×7~11μm,子囊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无色,大小为8~11×3~7μm。

三、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少数在种子内越冬。菌核遇适宜条件即萌发,出生后形成子囊盘,放射

出大量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此病菌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孢子萌发适温5~10℃,菌丝生长适温

20℃,菌核萌发适温15℃,超过50℃5分钟即死亡。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要求较高湿度,当RH>85%时有利菌丝生长,因此,适温高湿有利此病发生及流行。

四、防治方法

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现病株如遇温度20℃左右且湿度大时应及时喷药防治。

1.无发病地区不要从病区移苗定植。

2.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可用10%盐水浸种,汰除菌核,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

3.发病地区瓜类播种移栽前要深翻土壤,把子囊盘埋入土中6cm以下,使孢子不能正常萌发。

4.及时通风排湿,延长通风时间。特别在连绵阴雨时只要不下雨就应及时揭膜通风,降低湿度,并

适当延长植株浇水间隔期。

5.及时拔除病株或摘除病叶,拿到棚外集中销毁,防止再浸染。

6.合理密植,施足腐熟基肥,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7.药剂防治。在瓜类盛花期或发病初期喷药,连喷3~5次,每次间隔5~7天,杀菌剂可选用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3/05/24/364780.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